第十五届海平线绘画·雕塑特别展——回望海平线

中华艺术宫,2014年12月27日-2015年6月19日展出

上海是一座面向大海的现代化都市,从海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把生命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投向充满着希望和梦想的人们。

回眸上个世纪,1986年6月19日, 由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办的“海平线86绘画联展”联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初次亮相,那是一次艺术之旅的扬帆起航,目的地是精神世界的神圣彼岸。

“海平线86绘画联展”以视觉艺术的学术探索为宗旨,邀请了26位敢于探索并具艺术个性的中青年美术家参展,共展出了85件作品。展览受到了上海及全国美术界的关注,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同行专程前来观摩。

当时的美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境外形形色色的美术思潮伴随着展览会和出版物不断涌入中国,而国内的艺术家们也纷纷各擅胜场、各领风骚,时代变动中释放出的能量把艺术家们带向画框以外的世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平线86绘画联展”所具有的先锋性和前瞻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探索性和学术性,无不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迥异的个性风格。

“海平线86绘画联展”在当时的美协主席沈柔坚、秘书长徐昌酩等先生的领导下开启了新的学术机制,将作品展览、媒体传播和学术研讨融为一体。同年6月,《文汇报》刊登了部分作者的创作手记;12月,《江苏画刊》刊登了展览的多幅作品;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活动,应邀与会者包括哲学、文学、社会学、美术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50余人,议题涉及美术展览、画坛现状、美术与文化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并邀请花建、陈巨源、吴亮、朱旭初、王邦雄、毛时安、戴恒扬、施选青等撰文评述,编成专辑,作为《上海美术通讯》增刊出版……可以说,“海平线”引发的震动远远超过了画展本身,它不仅启发了上海文化界对于文化艺术的思考和争鸣;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注重个人的艺术追求到发掘艺术的社会价值,随着第一届“海平线”作者的成长,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至今绵绵不绝。

已举办了14届展览的“海平线”始终坚持以中青年为主力,以探索性、学术性、当代性为主旨,相继推出艺术家300多位,已经成为推介、展示上海中青年美术人才和优秀作品的重要平台;而参加过“海平线”的艺术家大都已经或即将成为上海美术界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海平线”对上海中青年美术力量的发现和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本届“海平线”将主题落在回顾上,精选了80位参与历届“海平线”的艺术家,每人展出三件代表作品,其中一件是当年的参展作品,另两件则为新作。

“海平线”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个品牌,二十八年来的积累和沉淀,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作为一个象征,它承接海派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新时代艺术的疆域,并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建构起跨越海平线通向未来实现梦想的一道彩虹。

感谢所有为“海平线”努力过的老一辈艺术家,因为你们,因为你们如此豁达开朗的艺术胸怀,正如大海所展示出来的广阔和包容,才使得“海平线”那么魅力无穷。

 

近期项目